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多福社区考察时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今年以来,海勃湾区滨河街道党工委秉持“远亲不如近邻”的工作理念,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依托“311工作法”(即3睦1室1圈),打造有温度的“睦邻党建”品牌。
睦邻集市:南北互通 燃起生活“烟火气”
为深化“睦邻党建”品牌特色,延伸服务触角,滨河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轴心作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入手,根据辖区地形狭长,既有涉农社区、又有繁华小区等特点,精心打造睦邻“南北集市”,将地处城区北部的中河源社区的农副产品运送至地处城区南部的多个小区,实现南北互联互助,不仅拓宽了中河源社区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满足了小区居民在家门口购买新鲜、放心蔬菜的需求,推进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燃起生活“烟火气”,绣出基层治理“锦绣图”。
经过前期精心准备,街道党工委在辖区多个小区搭建了睦邻南集市,以茅草四柱亭和富有生活气息的个性标语为设计风格,严把农副产品质量关,使得睦邻南集市不仅成为居民家门口的采购集市,更成为许多市民的休闲打卡地。目前,街道党工委已在湖东社区满世水云轩小区、滨河社区鹏泰小区搭建了睦邻南集市。
睦邻北集市解决了中河源社区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居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为保证输出货源充足、品质上乘,街道党工委在中河源社区引进领恒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入社会资金600万元建设农业文化大集和蔬菜分拣中心,年分拣蔬菜达500万公斤。合作社种植的蔬果年产8万公斤,可实现销售利润16万元。
睦邻文化:古今同唱 传承精神“接地气”
为推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滨河街道党工委依托睦邻文化,助力乡村文化繁荣。街道党工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将党的声音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群众,不断内挖潜力、外引资源,在辖区公园、广场及田间地头,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睦邻文化活动。通过打造“睦邻文化墙”、开展“睦邻文化节”,将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将睦邻文化的种子“种”进千家万户,将乡村振兴的路子通到千家万户,以实际行动构建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河源社区举办的海勃湾区首届社区睦邻文化节暨滨河街道乡村文化节,把富有“农味”的节目展现在舞台上,用民俗文化传颂“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同步举办了乡村文化大集,以接地气、有温度的“小明书记喊你来赶集”的宣传方式,让这场集文化、美食、娱乐为一体的大集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项目。
此外,滨河社区首届睦邻文化节“和谐邻里情 同心颂党恩”文艺晚会、白楼社区“邻里和”体育竞技友谊赛、湖东社区“睦邻文化节 大家‘益’起来”公益画展等活动,留住“情怀”谋发展,实现睦邻文化多点开花。
街道党工委以宣传美丽乡村为基础、以促进乡村振兴为目的,在中河源社区打造以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绿色归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化墙,将传统文化与村韵风情相结合、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民族团结与典型事迹相结合,将睦邻文化融入其中,构建出一幅既有泥土芬芳、又有文化气息的文化墙,绘制出“中河源 村韵美”的人文画卷。
睦邻议事:上下联动 破解难题“聚合力”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滨河街道党工委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睦邻党建优势,推行“1+3+N+X”的睦邻议事模式。“1+3+N+X”中,“1”代表基层党组织、“3”代表“两代一委”、“N”代表相关职能部门、“X”代表业委会、居民代表等力量。街道党工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街道吹哨、部门答卷”工作机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协商共治为理念,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整合各方资源搭建高效协商议事平台,通过睦邻议事实现“大家事大家议”,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街道党工委通过睦邻议事集聚多方力量,使基层治理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众人拾柴”的转变。此外,积极构建社区事务“共商体”,联合综合执法、城市供水、物业公司等开展睦邻议事,共同解决了小区居民毁绿种菜、吃水难等问题。
街道党工委打造“书记工作室”,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头雁效应,凝聚人心、强化治理、优化服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书记工作室”执行书记会诊制,对基层治理“疑难杂症”进行“会诊”,结合“每月一报告”工作,及时“吹哨”,多方出谋划策,探讨解决措施。街道党工委依托“书记工作室”,全力推行“帮办代办”和“信访代办”制度,按照“最多跑一次”原则,将群众的事及时办,将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街道党工委设立“老书记接待室”,通过以老带新、以优促弱的方式,发挥“传帮带”作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街道党工委联合辖区16家银行组建金融党建联盟,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优势。采取“品牌联创、队伍联抓、活动联办、资源联享、发展联促”的“五联共建”工作机制,构建优势互补、交互联动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金融行业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彰显、服务辖区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整合辖区23家物业服务企业组成红色物业联盟,优化基层治理模式,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构建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的组织机构,形成管理机制一张网、治理资源一盘棋、统筹协调一张皮的联盟,按照物业公司轮岗制轮流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将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轴心”作用,依托摩尔城127家商户,成立摩尔城商圈联盟,以党建联盟为支点,以党员为骨干,撬动社会力量盘活摩尔城商圈资源,打造非公企业“孵化地”,积极吸纳商圈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推动商圈高质量发展。
为优化营商环境、整合优质党建资源,滨河街道党工委持续擦亮“睦邻党建”品牌,着力探索党建引领非公经济发展新活力。街道党工委将辖区金融党建联盟、红色物业联盟、摩尔城商圈联盟3大联盟组成“党建联盟圈”,“联”出优势,“建”出成效,发挥共商共建、共抓共促、共赢共享的集群优势,实现了辖区企业从“各自为营”到“联合作战”,使联盟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为民办实事工作效能,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滨河街道党工委将持续深化“睦邻党建”工作品牌,找准服务落脚点、拓宽治理覆盖面,着力构建连点成线、拉线成面、织面成体的立体式“睦邻党建”工作新模式,切实推动基层党建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