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勃湾区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通过探索“共治、善治、智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了亮点纷呈、富有成效的特色样板。
为联动助推平安共建共治工作的开展,海勃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意为出发点,率先推动民警进入基层党组织班子,关口前移、警力下沉;建立健全“1+2+N联动”“派出所+社区+物业联动”的社区警务室工作模式,由社区民警牵头,统筹组织辅警、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3支专职力量,发动物业、门卫、“红袖标”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开展基层防控工作,形成多员叠加、联动发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强化矛盾源头治理,社区民警及辅警在日常社区工作和接处警工作中深入村(社区),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受理率、调解率、回访率、成功率均达到100%,构建了“排查、沟通、调处、稳控、打击”五位一体的综合调解格局。
海勃湾区将派出所社区民警“驻点”和特巡警大队“巡线”相结合,构建校园警务室67个、医院警务室2个、社区警务室42个,全力打造群众参警议警、警务协商、警民互动、民主监督的警务系统,建立开放、合作、共治的民意导向型警务系统。
海勃湾区持续优化服务、凝聚群众,引领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新航向”。完善提升网格化治理机制,为全区网格配置505名专职网格员、286名网格长,推选1557名楼栋长,推动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治理体系相融合,让社会治理事件从发现、受理、分流、处置到跟踪、督办等环节全部线上进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事抓起,着力汇聚基层社会治理力量,持续发挥“红色物业”“初心会客厅”“邻里凤姐”工作室、“新”事好商量、“和事佬”调解团、“星火工作站”等各类阵地作用,构建“微自治、微排查、微调解、微服务”的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海勃湾区充分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推动社会“智”治能力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完成了党建引领一面旗、社会治理一张图、数据共享一网通、事件分流一站办、社区服务一微脑、研判分析一块屏、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14个功能模块,汇集区属12个部门32类数据,及时归集全区“敲门行动”最新人口信息26万余条、房屋信息14万余条,全要素采集农区5077户、12027人基础信息,通过对人、房、企、事等社会治理数据全面分析,为基层社会精细化治理提供“最优解”。
同时,海勃湾区打通了政务外网、视频专网、互联网融合通道,实现了区域中心、54个部门、7个镇(街道)、42个村(社区)、505名专职网格员移动终端互通联动,形成闭环式“报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规范体系,让社情民意表达和群众诉求办理像“网购”一样方便。截至目前,全区共收到事件97730件,办结94826件,办结率为97.03%。
此外,海勃湾区通过常态化巡查及时处置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各方上报的社会治理问题,实现了智能监测与联动治理,目前,通过视频巡查手段发现的1030件问题已全部处置;积极探索智慧小区管理新模式,以君正长河华府、世景苑B区、金田第一城、云泉公馆、恒大绿洲、工行南小区、亿信国际小区为样板打造“智安小区”,安装各类摄像头共计1037个,已成功接入信息化平台916个,通过三类技防手段的投入,小区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四防合一”,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感和便捷性。